村网通总站 西马兰村 129091.nync.com 欢迎您!
关键词: 三农
岁末年初,国家一系列经济社会战略部署“由农起航”。中央农村经济会议清晰地传递出今年“三农”工作的新信号,即将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三农发展方向,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蓄势待发”。权威专家表示,展望2011年“三农”工作,亮点即是热点,热点也是难点,保粮收、固水利、促民生、稳农价将是重要着力点。
——粮食安全写入新年贺词 “保粮战役”再次打响
在2011年新年贺词中,胡锦涛主席首次提到“粮食安全”,将其与能源资源安全等问题一起列入全球性问题中。此前,根据全国31个省区市抽样调查和全面统计,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0928亿斤,比上年增加312亿斤,增产2.9%。这是我国粮食连续第七年增产。为何连续七年粮食增产,中央领导人还要在新年伊始再提“粮食安全”?三农问题专家纷纷对此进行了分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表示,我国粮食问题的基本特征是“脆弱平衡、强制平衡、紧张平衡”。脆弱平衡,是指保障粮食安全的资源条件贫乏,表现为耕地数量日趋减少、水资源短缺加剧等;强制平衡,是指种粮成本快速增长,农民种粮比较收益不高,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机会成本高,保障粮食安全,需要政府强力主导;紧张平衡,是指总供给保障所有人口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考虑到这三个基本特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就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不久前撰文指出,展望2011年,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很大的压力。压力主要来自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对肥沃耕地的侵蚀,抑通胀使粮价上涨赶不上其他产品涨价,种粮比较效益低,气候变化异常使欠款太多的农田水利难以为继。
耕地被侵占已成了粮食安全一大杀手。土地撂荒和耕地被非法侵占都危及到粮食种植面积不能确保,因此讲粮食安全不能不以坚决的措施全面落实国务院提出的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新年伊始,多起土地督察“约谈”说明了中央保红线以保粮食安全的决心。
粮食安全面临的另一个瓶颈是,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比较利益太低,形成新的工农剪刀差,即:种粮收入与种植经济作物收入、外出打工收入与种粮收入愈拉愈大,粮价上涨速度一直赶不上农资上涨速度等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郑风田则表示,粮稳才能天下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从中长期看,我国目前低粮价、泛粮食化的战略需要重新调整,从泛粮化到重点保口粮,让种粮的农民有积极性,打好粮食生产的基石,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农田水利建设最受关注 专项资金需用好用足
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严重、整体薄弱,尤其是部分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水利欠账太多,要出大问题”正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反复强调的观点。近年来频繁大范围的干旱洪涝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已到了不能再拖下去的地步,必须下大力气、投大资金来解决。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这意味着中央开始着手解决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专家预测,2011年三农工作重点将首推农田水利建设。即将出台的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头已毫无悬念。《瞭望》新闻周刊日前刊文透露:新的一号文件将首次聚焦水利建设,且将明确提出“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12月12日水利部部长陈雷主持召开水利部党组扩大会议,强调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水利重点薄弱环节,统筹推进农村水电等各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紧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专家据此分析,水利部将筹备召开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和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对2011年农田水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我国的土地资源情况,决定了我国对农业水利的依赖性比较强。如果不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我国的土地资源就不足以稳定粮食生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我国有18亿亩农地,能播种粮食的农地面积约13亿亩。在这13亿亩农地中,约有8亿亩是可灌溉有保障的水地。水利基础设施是保证粮食产量稳定的重要因素。即便发生旱涝,如果我国的水利基础设施比较好,抗旱抗涝的能力就比较强,就不至于因水的问题而引起粮食生产的大幅波动。
――城镇化促农融城 关键要解决好“人地利”问题
专家认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关键要解决好“人、地、利”这三个突出问题,“人”是根本,“地”是关键,“利”是重要影响因素。
关于“人”,专家预计,2011年农民工融城的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并将释放出巨大的消费能力。韩俊表示,城镇化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必须把解决农民工这个庞大群体的民生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如果不彻底转移农村人口,增加市民,就不能为现代农业、农村的发展创造一个基本条件。而从城市角度考虑,城市产业升级若没有稳定的劳动大军,是缺乏坚实支撑的。由此来看,从2011年起,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会进一步加快。
江西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认为,应允许迁入城镇的农民保持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双重身份。农村城镇化应当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化。把农村城镇化建立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上,将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在兼业农民大量存在,城镇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水平低的情况下,让进入农村城镇的农民放弃农民身份,也就是放弃附加在农民身份上的承包地,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农村城镇化,应当十分注意土地的节约,并村建镇,农村宅基地置换农村城镇建房用地,可以积极稳妥地试行。
关于“地”,专家明确指出,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一定要给农民吃下这颗“定心丸”。韩俊表示,农民与土地唇齿相依,只有土地定权,农民才能够定性。土地问题既是“三农”的焦点,也是难点、重点、分歧点。土地问题背后是利益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因为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而使城市化发展受到影响。
关于“利”,专家们表示,利益冲突在城镇化进程中客观存在,包括城镇化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利益冲突;城镇化与工业生产的利益冲突;区域间的冲突等等。而“以农为本”是协调城镇化利益冲突的关键,市场机制是协调城镇化利益冲突的基础。
――农产品价格将继续上涨 应确保有效供给
尹小健预测,2011年主要农产品价格总的趋势是上涨的,是否会出现大的波动或大幅上涨,将取决于天气状况、通胀及通胀预期的强度、各级政府的投入水平,以及农产品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陈锡文表示,在我国现有的农业资源条件和生产水平之下,农产品的综合消费水平已经超过了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据保守估计,按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计算,我国进口的农产品至少相当于利用了境外6亿亩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这也是调节农产品价格难度加大的一大原因。
据党国英分析,这几年蔬菜水果价格上涨厉害,粮菜比价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央多年不太强调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又提出来了。但从趋势上看,菜粮比价还有可能上升。农业领域雇佣工的日工资单价将超过城市服务业的平均水平,引起蔬菜、水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成本上升。城市居民对优质精细蔬菜的需求增加,致使蔬菜平均价格可能继续提高。
专家同时建议,要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流通环节的效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表示,当前CPI连续数月涨幅较高,其中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贡献不小,这与供应环节的一些问题有关。农产品供应是农村经济的基础性工作,中央提出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就是为了搞好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减轻通胀压力。2010年的粮食产量充足,秋粮收成很好,整个农产品供应的基本面是好的。2011年要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需通过提升流通环节效率来实现。
--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待消除 须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2010年农民收入超过5800元,增量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长期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尚未根本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农民增收仍然面临不少困难。
据农业部农研中心研究员赵长保分析,2011年农民增收将面临三大新困难:一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已经连续7年增产,在基数较高的情况下,继续靠增产实现增收的难度较大;二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工业部门转移,农业从业人员逐年减少,农业用工成本快速增加,依靠廉价劳动投入带动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难度加大;三是随着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结构不相称的矛盾加剧,通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难度加大。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要实现促农增收,需要在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上下功夫。过去我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条件。今后要实现农民增收,必须建立在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这是一条保持农民快速增收的可持续途径。因此,2011年要在通过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农民收入。一要加快农村劳动力分化,促进农村劳动力专业化;二要转变吸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方式,进一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让更多的农民融入城镇,鼓励农民流转耕地和农业生产要素;三要培育好农村市场,让一些农民有更加便利的条件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者增产增效增收。
专家还强调,在当前的农民收入结构中,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合计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0%左右。因此,当前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应当要以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为着力点。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较快,而且从长远来看都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应当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点。(千凡)